对于新手爸爸妈妈而言,在照料宝宝的路上真的是会遇到很多是“事故”,尤其是对于母乳喂养的新手妈妈而言,因为母乳喂养非常方便,所以在宝宝想吃奶的时候,就可随时让宝宝饱餐一顿,本以为这样对宝宝是好的,不会让宝宝饿着,但是没想到,这样的喂养方式竟然被批判了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?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,在喂养宝宝的路上到底有哪些是有“误区”的,爸爸妈妈一定要记住了哦~~ 误区一:宝宝想吃就给吃 首先,虽然我们提倡“按需哺乳”,但对于单纯配方粉喂养的宝宝来说,哺乳可根据其胃容量摸索出一定的时间间隔,从而兼顾母子双方的休养生息及营养需求。 3个月之内的足月宝宝:配方粉喂养通常可间隔3-4小时。 母乳喂养的宝宝:由于母乳不可能完全根据孩子的胃容量来进行分泌,故可适当增加哺乳的次数。 经常不分昼夜、很短期内就需喂养一次的宝宝:需要母亲明确其实际泌乳量,因为往往这类新妈妈泌乳量严重不足却不自知。 误区二:由于宝宝牙还没长全,就自己嚼碎了食物再嘴对嘴喂给孩子 有些家长认为把食物嚼碎后嘴对嘴地喂孩子,可使食物好消化,实际上这是一种极不正确的喂养方法。 首先,这极可能让孩子感染上某些疾病,如流感、肺结核、乙肝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症。 其次,家长咀嚼了食物再喂给孩子,可能使孩子本身的咀嚼、吞咽及舌体搅拌功能都得不到良好的发育,从而间接影响到了孩子牙齿的萌出与成长,同时还会减少由咀嚼运动本身引起的胃内消化液的分泌,导致事与愿违的消化不良。 误区三:开奶前给宝宝喂些蜂蜜水,可防止奶水分泌不及时饿着宝宝 宝宝出生后,若新妈妈奶水分泌不足时,正确做法应该是补充液态动物乳,如牛奶、羊奶等配方粉,而不建议加喂蜂蜜水。 因为蜂蜜中一般会含有微量的肉毒杆菌,虽然含量极微,对常人难以造成危害,但其进入婴儿未发育完善的肠道,可能会使免疫力尚属低下的宝宝中毒。故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不要给1岁以内的宝宝喂食蜂蜜。 误区四:宝宝哭了就是饿了,此时应该给他喂奶了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哭声缺乏完整全面的了解,以为宝宝哭了只表明是其饿了,应对方法就只有给孩子喂奶。 其实宝宝的哭是孩子专门的一种语言,细心的妈妈应该逐步学会读懂孩子的各种“哭”。除了饥饿,宝宝生病了,如肚子不舒服、发烧,以及尿了、拉了等都会用哭来表达感情并以此引起家长的重视。 若此时家长没有分辨出孩子到底为何而哭,而只是一味用乳头、奶瓶去安慰他,很可能掩盖甚至加重孩子的病情。 此外,宝宝非饥饿状态下、被动额外进食,还可能导致“被动型肥胖”的发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