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小天使”和“熊孩子”只有一步之差,很多时候家长都是看着别人家的“小天使”各种羡慕,看着自己家的“熊孩子”无可奈何。 动画片看了一个小时,一关电视都躺地打滚;电影看了一半,突然大哭大闹;逛商场看到玩具就要买,说什么都不听;好话说尽,就是不肯吃饭,专门吃那些不健康的零食;家里的卫生刚刚做过,熊孩子就给折腾的乱七八糟…… 有的时候真想把他暴揍一顿,又想着打根本解决不了问题,白白让孩子忍受皮肉之苦,再说亲孩子也舍不得…… 其实,哪里有什么“熊孩子”,有的只是不加管教或者不会管教的父母。 什么时候立规矩最合适 不想让孩子变成“熊孩子”,孩子小的时候立规矩才可以解决实质性问题。什么时候立规矩最合适?立规矩过早,限制孩子的天性,立规矩太晚,过了最佳时间。 知名心理学家李玫瑾曾经提出:6岁之前一定要给孩子立好规矩。 她曾经举出过一个例子:三四岁的孩子跟家长闹,顶多是躺地打滚哭闹,而14岁的孩子跟家长闹,可以离家出走,甚至做出更过分的事情。 所以6岁以后立规矩就晚了。 2岁以前的孩子,还没有规则意识,家长说什么就是什么,不用给孩子立规矩,2岁以后的孩子进入一个规则敏感区,此时他们逐渐具备自主意识和初步判断能力,进入第一个独立期。 这个期间,家长如果管教得当,孩子会从一个“挑战规则”状态进入“在被提醒后接受规则”的状态,然后进入“自主接受规则”的状态。这个阶段很重要。 家长抓好这个阶段,相信以上列举的“熊孩子”各种表现都不会出现,孩子长大以后会成为一个自律的人。 立规矩的两大原 立规矩后,家长还要有自己的原则,否则规矩就白立了。 首先,要温柔。立规矩是为了让孩子有规则意识,慢慢培养自律意识,而不是让他感受到“被强迫”。在跟孩子立规矩的时候,态度很重要。毕竟孩子不管多小,都是有自尊心的。 其次,要坚定。规矩立了就要遵守,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喊“卡”。比如,告诉孩子只能看20分钟动画片,时间到了以后,孩子不愿意关上电视,就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“想继续看动画片”的意愿。这个时候妈妈如果妥协了,孩子下一次还会用同样的方法来赢取“这场规则战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