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报道,我国首次“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”数据就显示了这样的结果:生活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比例明显偏高,“长寿但不健康”已成为我国老年人不可忽视的生存状态。 人人都想长寿,但若是拖着病怏怏的身子,即使达到了高寿,日子也未必好过。据了解,国际上衡量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指标包括吃饭、穿衣、上厕所、上下床、洗澡、室内走动6项。其中,所有项目均为“做不了”的,定义为“完全失能”;任何一项都能做到,但是“有困难,需要人帮助”的定义为“部分失能”。 按照这一标准,至2010年末,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的老年人约3300万人,其中完全失能的有1080万人。以中国大陆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.78亿计算,失能老人占了老年人总数的约1/6,而这个数字未来仍有上升趋势。 国外也有同样的情况,据美国“健康日”网站报道,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最新报告指出,美国90岁以上老年人急剧增多,但身体健康者却不多见,85%的90岁以上老人表示,存在一种或多种身体活动不便问题。 对此结果,北京大学中国人口健康与发展研究中心宋新明教授表示,现在对于失能老人到底占多少比例,学界还没有统一的结论,但患病、失能老人的比例上升问题,确实不容忽视。一般来说,老人的自理能力受到自身健康状况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。比如,现在有了电饭煲,做饭就比过去更容易;有了家庭热水器和各种方便老人使用的洗浴设备,洗澡也变得越来越简单......但同时,慢*病患病率的增加,使老人的身体机能下降,自理能力自然也会随之降低。目前来看,慢*病患病率增加是导致失能老人比例上升的重要原因。 虽然美国的高龄老人同样面临类似问题,但宋新明认为,美国和西欧的情况比我国还是强一些。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报告指出,这主要得益于美国较完善的社会养老福利。90岁以上老人收入的一半来自社会福利,几乎所有的老寿星都参加了医疗保险。 就我国的情况而言,宋新明认为,应积极实施健康老龄化策略,鼓励老人从改善自身生活习惯做起,如健康饮食、增加运动、戒烟等,这是预防老年疾病的不二法则。此外,老人的自我心理调适也很重要。“有些老人一旦病了,就情绪消极,不愿动了,这容易导致身体功能状况减退。”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陶立群则表示,日后我国社会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不是老龄人口的增加,而是失能老人照料问题。老年人口日益庞大,意味着老年人占用的医疗资源将日益增多,为了有的放矢,政策应该有计划地向卧床、痴呆等老人倾斜,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养老环境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