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忙不完、家里事情多、电话不停响、心里扑通跳......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体会过焦虑的滋味。专家结合多种时间管理妙招,给出战胜焦虑的最新建议。 养成一次搞定的习惯 发现问题再返工,往往得花比第一次多几倍的功夫来调整,折腾得你心烦意乱。动手前想清楚,争取一次就“搞定”,会有一种胸有成竹的洒脱自在。 先把任务分类 手头事情一大堆时,不妨先按紧急、重要两个标准进行分类。然后,优先做“紧急又重要”的事,快速完成“紧急不重要”的事;至于“不紧急不重要”的事,可千万别耽误太久。 提前完成多半任务 日本效率专家松本幸夫建议:把时间分成两半,在前一半时间里快马加鞭,尽量完成一多半任务。接下来的时间,你会轻松很多。这叫“前半主义”法。 睡前给第二天“预热” 如果事务繁杂,晚上睡觉前可以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提前归纳一下,做到心中有数,会让你得心应手、不慌不乱。 提前开始 日本时间管理专家高井伸夫发现,早上1小时的效率,能抵下午2、3个小时。因此,提前1-2小时开始工作,这个办法虽然“老土”,但确实有效,能让人减轻不少压力。 上午用脑,下午动身体 松本幸夫发现,不同时间适合做不同性质的事。建议上午用头脑,比如整理资料、开会等,下午则动动身体,比如跑业务、见客户,从而消除紧张心理。 用零碎时间做小事 等人、开会前这种琐碎的时间,不妨做些小事,比如订东西、写便条等,不知不觉事情就少了。 果断排除干扰 很少有人能从头到尾、不受干扰地做完一件事。遇到“突发事件”,比如临时任务等,除非十万火急,最好坚持自己的节奏,忙完一件再做下一件事。 准备时间不能省 很多人为了节省时间,往往“矫枉过正”,拿到任务就开始,结果找不到头绪、手忙脚乱。其实,充分的准备能帮你找到最佳办法,让你有的放矢。 吃好睡好,增强抗压性 如果把人的抗压能力比作一个杯子,当压力源源不断注入时,保持良好的饮食、睡眠、动运习惯,能让杯子的容量增大,心理学称为“杯子理论”。 找到固定的倾诉对象 面对压力和紧张等不良情绪,我们需要找个出口,定期清理。倾诉对象可以是知心朋友、家人、心理医生等,甚至也可以对着小狗、大树说一说。 准备心情急救箱 任何人都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,不妨准备一个“心情急救箱”,写下最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,比如送自己一束花、跑几圈、到某个地方吃点心等。心情不好时,及时提醒自己。 安静下来,什么也别想 大脑放松了,整个人也就放松了。当棘手的问题让你焦虑不安时,不妨先停下来,休息一会儿再开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