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养生保健正文

养生常识 这样睡觉的人多半肝不好

举报/反馈

人们每天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,睡觉,对于人们来说有多重要,相信大家都知道,但是,你真的关注过睡眠这个话题吗?有的人会在睡着的时候磨牙,有的人睡着后会打呼噜,有的人睡觉的时候喜欢抱着东西,有的人甚至喜欢趴着睡等等这些习惯,你真的有注意吗?其实这些都和我们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,看人们睡觉就可以看出谁的肝脏不好。

这些睡眠状态暗示健康状况

睡觉打呼噜

说到打呼噜,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,真的很想捂住对方的嘴,不让对方发出声啊,可惜,并不能。很多人会觉得睡觉打呼噜是因为白天累了的缘故,其实不然。

《伤寒论》中说的“鼻息必鼾”,是因为津液不足,无法濡养好鼻子、颃颡(就是“小舌头”附近),此处是足厥阴肝经的巡行之处,属于“肝主筋”的问题。

如何解决

肝胆经络有问题,可考虑柴胡剂,但是柴胡剂不宜久服,长期还是以恢复脾肾功能,恢复胃生津脾行津的功能。

也可坚持按摩太冲、阳陵泉。

2、趴着睡,抱着东西睡

总是有很多人喜欢趴着睡,还有的人还喜欢抱着娃娃之类的玩具睡觉,其实你不知道,你出事了。

这可反映了你心阳不振哦,严重的话,还有可能会出现出现胸闷、心慌等情况。

如何解决

平时要注意恢复心气,可以平时艾灸内关穴,或者用桂枝10g 、炙甘草10g泡水带茶饮喝。

3、手脚缩成一团

为啥手脚总是冰冰凉?怎么暖都暖不过来?在床上手脚缩成一团?

这种现象一般女性常见哦,究其原因,还是脾肾功能弱,心气推动力不够,津液无法濡养好四肢末梢。

如何解决

可以每天早上起床服用生姜大枣红糖水,振奋阳气。

4、说梦话、磨牙

说梦话、磨牙,是因为心经有热,“心藏神”,只有心得到津液充分的濡养,藏神才藏的好。

否则产生了虚热,就会导致睡觉后一系列藏神藏不好的表现:说梦话、磨牙,更有甚者,出现梦游的情况。这些,都是心的问题哦。

如何解决

针对心经有热的情况,一般是心脏长期得不到津液的濡养,产生了虚热,一般会伴有心烦、小便黄等情况。临床上要根据具体的症状,方证对应,遵循“观其脉证,知犯何逆,随证治之”的原则。

5、容易醒、夜尿多

如果晚上总是1-3点醒来,或者起来上厕所,要注意自己的肝胆问题哦。如果在3-5点总是醒来,或者去厕所,要注意自己肺类的问题。

几种常见病的适宜睡姿

对患有某种疾病的人而言,讲究一下睡眠姿势很有必要,不能机械地强求右侧卧位。自行采取一些保护性睡姿,对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减轻疾病的症状都是有益的。要知道,许多疾病就是由于睡姿不当诱发或加重的。

肺结核

两边肺部都有病的人,最好采用仰睡。左肺有病,适宜左侧睡;右肺有病,则宜右侧睡。

心肌炎、哮喘、心力衰竭

采取半躺半坐的睡姿,可改善肺部的血液循环,减少肺部瘀血,增加氧气的吸入量,有利于症状的缓解与休息。

中耳炎

一般脓汁会灌满患侧耳道,为使脓汁引流通畅,可采取侧卧位,以促使脓液排出。

胃溃疡

胃溃疡病人宜提倡左侧卧位。如果向右侧卧,从胃部流向食管的酸性液体回流量大大多于正常情况,而且持续不断,可引起胃部灼痛。

心脏病

心脏代偿功能尚好者,可向右侧卧。

若已出现心衰,可采用半卧位,以减轻呼吸困难,切忌左侧卧或俯卧。

高血压

高血压患者,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,睡姿应为半卧位或侧卧位,可使用15厘米高的枕头,太高或太低都会产生不适感。

胆囊炎、胆石症

宜采取右侧卧位,这样有利于胆汁的排泄,防止结石嵌顿、梗阻,从而缓解疼痛。

腰背痛

适宜侧卧睡,这样可以使肌肉完全松弛,避免肌肉牵拉紧张,刺激或压迫神经,而引起或加重腰背疼痛。

颈椎病

睡觉时应把枕头放在颈下,不要让颈部悬空,也不要突然剧烈地翻身。如能枕用颈椎保健枕自然更好。

睡觉什么姿势好

“左心右肺”,心脏在左边,所以右侧卧可以减少对心脏的压迫,这样也有理喻血液的流动。

如果躺着睡,全身都处于放松时,手会不自觉的放在胸前,这样使人晚上容易做噩梦,而且还会打呼噜。

如果左侧卧,容易压迫心脏,而且还会影响消化功能。

趴着睡就更不好了,趴着睡会压着胸部,影响心脏功能,呼吸不顺畅。

虽然右侧卧是最佳的睡觉姿势,但不可能一晚上都保持着一个姿势不变,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变换睡姿。

结语: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睡觉姿势的相关内容,通过人们的睡姿,真的可以看出很多的问题,大家在日常休息的过程中,可以注意一下身边的亲人朋友是怎样的,以方面及时的发现身体的不健康,以便及时的治疗。

上一篇:洗牙的危害

下一篇:看脚知寿命长短 脚部健康保健要知道

猜您喜欢

热点阅读

风湿和类风湿有什么区别

女人吃糖多或患妇科病

吃避孕药的副作用有哪些?这五个

常揉腹部的好处:常揉腹部有6大

推荐阅读

为什么突然起身容易头晕

怀孕初期必备用品清单具体内容有哪些

什么是卵巢性闭经?卵巢性闭经的症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