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心理健康正文

挫折教育≠吃苦教育

举报/反馈
不少家长认为,孩子的耐挫力差是因为家庭溺爱造成的,所以只要让他们吃点苦就能解决问题,其实这并不正确。挫折教育应该是抗挫折能力教育,人为地让孩子吃苦并非挫折教育的本质。     曾有一名因高考落榜而想走绝路的中学生在接受治疗时说,常年来,她都不如表姐优秀,家人得出的结论总是妹妹比较笨。她想通过考上名牌大学证明自己的实力,结果却落榜了,她认为自己真的是笨,不如死了算了。张静涟说,如果当初家人能多给这位女生一点鼓励,增强她的自信,她的耐挫力可能不会像现在那么差。     溺爱未必是孩子耐挫力差的主要原因,家庭对孩子期望太高,造成其压力过大的精神伤害远大于溺爱,如果又不加以鼓励引导,就会使孩子的耐挫力不断降低。     要增强孩子的耐挫力,就该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,让他们有力量面对将来的挫折。挫折教育应该贯穿在一个人成长的始终,单靠吃几天苦是解决不了问题的。

上一篇:少年儿童心理障碍二则

下一篇:单身男网虫当心网络性心理障碍

猜您喜欢

热点阅读

盘点导致恐惧症的因素

抑郁倾向的9个明显特征

令你备感疲惫的六个心理盲点

90后的心理问题有哪些

推荐阅读

你是强迫症的四种迹象

如何自我提升幸福感

心理衰老的特征有哪些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