辅食的添加,代表着宝宝的发育进入了新阶段,他所需要营养变得更丰富,生长发育自然也会上一台阶。 但这毕竟是个全新的过程,却并不是每个宝宝都能接受良好,有的依旧只爱喝奶,辅食再好吃也拒绝品尝。 是什么原因让宝宝无法接受辅食呢?看着他们哭闹着疼,新手爸妈们往往非常困扰。 所谓“事出必有因”,宝宝不吃辅食的背后,当然存在缘由。 比如之前碰到过的一个例子,出生9个月的宝宝还一直是母乳喂养,因为母乳充足,家里人就想多喂段时间,加上老人觉得辅食不好消化,就一直拖着。 本以为宝宝大了,对辅食的接受度会更高,却没想到宝宝非常抗拒,又哭又闹,香喷喷的蛋羹喂到嘴里都会吐出来,因为这个缘故比同月龄宝宝发育慢了很多。
这种情况就要家长背锅了,辅食的添加有时间限制,不能太早,也不可以太晚。 早了,脾胃发育不完全没法消化;晚了,已错过宝宝的味觉敏感,之后对辅食的接受度不会高,还会令缺少发育必要的营养元素。 当然啦,生活中大多数家长犯的错误,都是给宝宝过早添加辅食,2、3个月就尝试粥,4个月左右就开始加盐,尤其老一辈易存在这类问题。 具体何时给宝宝喂辅食?前文提出,喂晚了会错过味觉敏感期,将来宝宝不爱吃。 提出“味觉敏感期”这个概念的,是意大利的教育家玛利娅博士,意指婴儿以味道来达成对世界的认知,并构造、发育自己的心理及大脑。 宝宝的味觉敏感期在4-8个月之间,在这段时间内易接受各种不同的味道,因此添加辅食是最好的。 换言之,错过了这段时间,宝宝就会对没吃过的食物味道表现出抗拒,再添加辅食就很麻烦了。
但由于个体发育存在差异,具体到哪一天的话,还是要从宝宝的表现判断,注意观察以下几点:
如果宝宝总是半夜哭闹,经常饿醒,母乳喂养的次数增加到每日8-10次,或奶粉每天喂食数量超过1000ML,仍无法解决此问题,宝宝每次喂完不久又想吃。 月龄又正好处于4-8月间,说明现在正是添加辅食的好时机。
当宝宝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上半身和头部,能在大人的扶持下坐起,并通过头部的转动、前倾后仰,表达吃或不想吃时,就可以添加辅食了。
如果宝宝看见大人吃东西时很感兴趣,会过来抓取食物,或抢筷子、勺子,说明他对吃饭很感兴趣,可以开始喂辅食了。
若宝宝在吃家长喂进的辅食时会吐出来,并不一定就是不爱吃,而是本能的自我保护行为,这种表现被称为“挺舌反射”,说明宝宝的身体还没有准备好接受辅食。 如有这种情况,家长不要硬塞硬喂,一般挺舌反射会在宝宝四个月左右消失,之后再尝试喂食。 宝宝不吃辅食还有什么原因?当然,除了辅食添加过晚还有很多其它原因,而辅食添加错误则是最主要的因素。 给宝宝添加辅食要先从少量开始,遵循由稀到稠,从细到粗的渐进原则,从单一食物开始渐渐尝试多样化辅食。
新手家长们不太好掌握,经常会因喂养得太精细使宝宝的咀嚼能力得不到锻炼,吃到较大颗粒的食物,有的宝宝会直接吞下去,不是卡住就是干呕;有的宝宝会直接吐出来,但不管哪种情况,都会对辅食产生排斥心理。 怎么让宝宝爱上吃辅食?首先,要找准时间,在宝宝的味觉敏感期内让他尝试辅食。 快到六个月大之时,可以在奶量足够的情况下,给宝宝每两天尝尝辅食的味道,如果接受良好,再慢慢增加次数,直到正常吃辅食。 到10-12个月,宝宝应该已经可对多数家常食材接受良好,营养来源丰富。
其次,要记得锻炼宝宝的咀嚼功能,当宝宝满七八个月时,辅食就不必限于糊糊类了。 可以准备些磨牙饼干或果蔬条,看起来硬硬的,但却很快能被口水软化,让宝宝抓握在手中自己吃。这样不仅能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和吞咽能力,同时还能培养对食物的兴趣。 八个月左右时,糊状辅食里可以尝试加一些小颗粒,然后再根据孩子的接受程度渐渐过渡到大颗粒、块状辅食。
PS:宝宝吃辅食的同时,也不要断掉母乳或配方奶粉的供应,这仍是他们的主要营养来源。 宝宝满一周岁后断奶比较好,但仍要保留每天有足量的奶制品摄入,以免缺钙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