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。“昼晷已云极,宵漏自此长。”这一天,太阳几乎直射北回来线,北半球白天最长,夜晚最短。夏至之后,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盛夏,这是一年中最难熬的暑热关。“最热模式”就要开启,你准备好了吗? 夏至的由来 夏至这天,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,几乎直射北回来线(北纬23°26#39;),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,且越往北昼越长。夏至过后,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,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日减短。对于北回来线及其以北的地区,夏至日过后,正午太阳高度也会逐日降低。民间有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的说法。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。 “夏九九”你会数吗? 我们很熟悉“一九二九不出手”的关于冬至的九九歌,其实,夏至也有九九歌。“夏九九”以夏至为起点,每九天为一个九。北方农村的“夏九九”歌是这样的: 一九至二九,扇子不离手; 三九二十七,冰水甜如蜜; 四九三十六,汗湿衣服透; 五九四十五,树头清风舞; 六九五十四,乘凉莫太迟; 七九六十三,夜眠要盖单; 八九七十二,当心莫受寒; 九九八十一,家家找棉衣。 夏至——民俗 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,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、祭祀祖先之俗,以祈求消灾年丰。因此,夏至作为节日,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。《周礼·春官》载:“以夏日至,致地方物魈。”周代夏至祭神,意为清除荒年、饥饿和死亡。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,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,又祈求获得“秋报”。夏至前后,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“过夏麦”,系古代“夏祭”活动的遗存。 消夏避伏 夏至日,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、脂粉等什物。《酉阳杂俎·礼异》:“夏至日,进扇及粉脂囊,皆有辞。”“扇”,借以生风;“粉脂”,以之涂抹,散体热所生浊气,防生痱子。在朝廷,“夏至”之后,皇家则拿出“冬藏夏用”的冰“消夏避伏”,而且从周代始,历朝沿用,进而成为制度。 夏至——饮食 夏至这天吃什么? 北京——冬至饺子夏至面 “冬至饺子夏至面”,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。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,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、凉面了,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,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,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。 浙江绍兴——圆糊醮 夏至吃了圆糊醮,踩得石头咕咕叫。醮坨由米磨粉做成,加韭菜等佐料煮食,又名圆糊醮。以前,很多农户将醮坨用竹签穿好,插于每丘水田的缺口流水处,并燃香祭祀,以祈丰收。 江苏无锡——麦粥、馄饨 夏至馄饨冬至团,四季安康人团圆。夏至这天,无锡人早晨吃麦粥,中午吃馄饨,取混沌和合之意。有谚语说:“夏至馄饨冬至团,四季安康人团圆。”吃过馄饨,为孩童秤体重,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。 山东——过水面、麦粒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,俗称过水面,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,黄县(今龙口市)一带则煮新麦粒吃,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,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,既吃了麦粒,又是一种游戏,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。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,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,因此,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,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,不可过食热性食物,以免助热;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,不可过食,以免损伤脾胃;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,以免化热生风,激发疔疮之疾。 夏至英文翻译:the Summer Solstice,意思夏至就是炎热的夏天来临。在中医养生理论中,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,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,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,注意保护阳气。夏至后不久就进入伏天,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期,容易中暑、热中风。在夏至、三伏等炎热的时节,注意保健养生相当重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