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有的妈妈听从了某些建议,尝试与3岁的孩子分床睡,孩子不情愿,晚上过来敲门父母也不给开,结果第二天早上一开房门却惊呆了:孩子蜷缩在父母的卧室门口,自己从房间拖出了小被子和小席子。看此情景妈妈心疼又内疚,再也不随便提分床了。 这些问题的背后,无外乎是听了某些理论“3-6岁是孩子分床的黄金期”,“5岁是分床的最佳年龄”,“不要忽视与孩子分床的重要性等等”。 分床的积极意义在于:培养孩子自主的意识,给孩子独立的空间,避免跟父母界限不清,保证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! 与孩子分床,依据绝非孩子年龄,做错了后悔莫及! 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 在中国的家庭,很多家长依然错误的把孩子放在首位,忽视伴侣的需要。很多母亲选择与自己的孩子睡在一个房间,让丈夫一个人睡。 夫妻分房本身影响亲密关系,持续下去,就是恶性循环。夫妻感情越淡,母亲把心理能量更多的投向孩子! 自然而然的母亲把自己的期许投向孩子,甚至把对爱人的期待也投到孩子身上。母亲与孩子的关系,不单单是母子关系! 因此很多家庭把孩子不愿意分床,当作了掩饰糟糕夫妻关系的借口,常年如此的家庭,父母双方都在逃避面对彼此。 无论对于孩子的成长,还是对于夫妻间的情感互动而言,都是有害无力的。 但是,如果孩子不愿意分床,如上面的3岁小男孩,强迫分床,却对孩子的成长有消极影响。因此,以下三点需要家长注意! 与孩子分床,依据绝非孩子年龄,做错了后悔莫及! 1分床的依据非年龄而是心理能量 无论那篇关于分床建议的文章,统一的都认为3岁以前不建议分床。为何呢?为了避免过早分床损害孩子安全感。因此,如果一个孩子6岁了,安全感不好,我们到底该不该分呢? 如果一个孩子的安全感富足,渴望自己的独立空间会自发的愿意与父母分开睡,可是很多孩子拒绝分床,此时我们仅仅按照年龄标准强迫分开适得其反。 比如一个妈妈问我:“老师,现在我的大女儿7岁了,小儿子1岁多。女儿5岁以前都是在奶奶家,5岁才接回来,现在大女儿不愿意分床,我该怎么办?” 首先,女儿5岁以前几乎从未跟妈妈一起睡过,如果硬性遵循5岁分床的话,那么大女儿一辈子都未曾在母亲的怀抱里安睡过。而且现在弟弟出生了,她可以看到弟弟在母亲身边享受着母亲的怀抱,大家不觉得这个女孩子很可怜吗? 分床与否的标准,并不应该局限于几岁?而是要看孩子的安全感是否足实。 但是,因为听信了所谓的理论,教条的一定在某个年龄去分床,强迫心理没有准备好的孩子与父母分离,反而会对孩子的安全感造成伤害,对独立意识的培养适得其反。因为孩子会更加贪恋母亲的怀抱。 2分床的孩子,独立意识一定好吗?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,很多孩子的安全感充足,顺利的在四五岁与父母分床。但是,父母或家里其他照顾者,却事无巨细的照顾孩子生活。 现在很多孩子上了小学也手部肌肉力量不够书写困难,有的孩子连系鞋带都不会,都源于生活中各种事情都被父母包办,孩子的自理能力极差。这样的孩子即便和父母分了床,父母依然没有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,和独立意识。 但是,过去在我们东北老家,因为生活条件匮乏,很多家庭一家几口挤在一个炕上睡到孩子十几岁,甚至到孩子结婚。那些人里面也不见得就没有独立自主意识。 所以,分床不仅仅是一个形式。如果表面履行了这个形式,而心理上父母与孩子的疆界不划分清晰的情况下,分床的意义无从体现! 3了解孩子拒绝分床的心理 如果孩子很大了还是不愿意与父母或其中一方分床,那么确实是一个警报信号,内因可能是相反的两面。 【1、心理没断乳,界限不清晰】 一种情况就是上面提到的:父母事无巨细的包办孩子起居,导致孩子心理没有断乳,诸事依赖父母。 此种情况家长一定要注意反思,我们管不了孩子一辈子。对孩子最好的爱:让孩子为自己的人生负责,父母要通过成长得体的退出。与孩子分床,依据绝非孩子年龄,做错了后悔莫及!这件事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。家长之所以百般保护孩子,缘于父母心中的“内在小孩”需要,不通过专业力量疗愈自己的内在,行为层面很难改变。 还有就是全家都围着孩子转,从小把孩子的需要看的过于重要。孩子有一种宇宙中心的感觉,分床的时候,孩子的感受恰恰与宇宙中心的感觉不一致,孩子拒绝分床。 【2、安全感不足,爱的缺失】 另外一种情况孩子拒绝分床,多半是安全感不足导致的。 孩子从小寄养在老人家,不在父母身边长大;或即便在父母身边,母亲曾突然出差外地;断奶不科学,留下隐患;母亲可获得性差,对孩子经常发脾气;对孩子管教过于严厉… 还有很多可能,这些情况都不适合强迫分床。没有人吃饱了还喊饿,对于这类安全感不足,感受过爱的匮乏的孩子。 家长日常生活要多呵护孩子感受,共情孩子情绪,多表达对孩子的爱!否则会在孩子安全感不足的感受上,雪上加霜! 此外,独生子女是中国近年特有的现象,国外的孩子大都三个五个的,兄弟姐妹之间在一个房间本身就是一种相互陪伴,可以缓解孩子的担心害怕。中国的独生子女分床问题,不能一概而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