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很多新手妈妈都有这种感触,在怀孕之初期望宝宝,是漂亮的、聪颖的、超群的,但是,当宝宝真的降临,所有的期望都只变成宝宝健康就好,确实,对爸爸妈妈来说,没有比宝宝生病更糟糕的事情了,今天,给大家推荐一些家庭常备应急药物~ 或许你们都能用得上哦~ 家庭常备药物,主要是在宝宝症状较轻时起到缓解作用。但是,这些都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,并不是用药后就可以安心的在家呆着,必要时仍需就医治疗。 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以为有了家庭常备药物就万事大吉了,而是应该掌握在准确判断宝宝病情后,知道宝宝何时应立即就医,何时可以在家暂时吃药观察的能力。 家庭常备药物指南 一、退烧、止痛类药物 1、对乙酰氨基酚 常见名称泰诺林,通常维持效果6~8小时,适合3个月以下的宝宝,退烧见效快,除了退烧还有缓解疼痛的效果。
2、布洛芬 常见名称美林,通常维持效果4~6小时,适合6个月以上的宝宝,退烧效果平稳,39℃以上的发热退热效果更好,同样具有缓解疼痛的效果。
注意事项: 1、宝宝使用退烧药时,一定是根据体重选择正确的剂量,年龄只能作为参考。 2、婴儿及儿童要使用宝宝专用的退烧药,其他退烧药用药剂量减少也不可以。 3、当宝宝出现发烧或不适时,不要使用阿司匹林来治疗。(阿司匹林给宝宝退烧使用时,情况严重者可导致瑞氏综合征) 二、腹泻、便秘类药物 1、腹泻:口服补液盐 腹泻(每天大便超过4次,水样或黄绿色稀便)很容易导致宝宝身体脱水,这时需要及时补充电解质和水分。宝宝在因腹泻导致轻中度脱水时,建议口服补液盐Ⅲ,按说明书冲调服用。不可随意服用止泻药。
注意事项: 宝宝腹泻期间,妈妈们不用担心宝宝胃口差吃不下,而是要注意腹泻引起的脱水。常见轻、中度脱水表现为,嘴巴发干、嘴唇干裂、少尿、尿色深黄、皮肤弹性变差、哭时少泪等,都需要及时纠正脱水。 如果宝宝腹泻同时出现剧烈呕吐(无法口服补液)、无尿或脱水程度加重等,应立刻去医院输液补液。 2、便秘:开塞露、乳果糖 开塞露主要由甘油组成,适合各年龄段的宝宝使用。甘油可以起到刺激肠壁、软化大便的作用,使大便易于排出,缓解便秘。 乳果糖属于纤维素制剂,主要是在通过改善宝宝饮食结构后仍没有明显缓解的时候使用,遵医嘱服用。
注意事项: 开塞露短期内使用较安全,若长期使用很容易导致对药物的依赖性、形成不刺激不排便的坏习惯。 乳果糖是一种渗透性泻药,不会对肠壁造成刺激,主要用于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。 三、鼻塞、流鼻涕类药物 1、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剂 6个月以下的宝宝可以选择生理盐水(0.9%的氯化钠),滴一滴在宝宝的鼻腔;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直接选择儿童专用的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剂。
2、盐酸羥甲唑啉鼻腔喷雾剂 羟甲唑啉常被称为达芬霖,是针对2~6岁儿童使用的剂型。每天最多使用两次,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。常用于鼻炎的治疗使用。
四、化痰止咳类药物 1、乙酰半胱氨酸颗粒 非处方类药物,一般药店都有售卖。
2、盐酸氨溴索糖浆 处方药,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。
注意事项: 1、小宝宝祛痰类药物,通常选用盐酸氨溴索糖浆或乙酰半胱氨酸颗粒。 2、痰多引起的剧烈咳嗽,建议医生指导下的雾化治疗。 3、干咳症状时,建议选择氢溴酸右美沙芬。 4、以上药品皆有成人及儿童剂型,购买时注意选择儿童专用剂型。 五、腹胀类药物 西甲硅油 也叫二甲硅油,用于治疗宝宝体内有气体引起的肠胀气、肠绞痛等,各年龄段的宝宝都可放心使用。
六、过敏类药物 氯雷他定 主要治疗常见的过敏性鼻炎、急慢性荨麻疹、过敏性结膜炎、花粉症及其他皮肤瘙痒过敏症状等。药效较长,通常一天服用一次,2岁以下的宝宝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。
七、皮肤护理类药物 1、1%氢化可的松软膏 中国市场上一般很少见1%氢化可的松软膏,所以常用的尤卓尔。 2、尤卓尔 可以咨询药房使用剂量或自行配制,温和无刺激的润肤霜来稀释尤卓尔等弱激素类药膏,稀释比例通常为1:1。
3、**药膏 一般儿童医院或药房都有售卖。 八、其他常见外用药物及医用器材 1、碘伏 主要用于皮肤消毒杀菌的外用药物,碘伏相对于与酒精更适合婴幼儿使用,刺激性更小。
2、炉甘石洗剂 针对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宝宝都可以放心使用,治疗急性瘙痒性皮肤病或不明原因引起的皮肤瘙痒,效果显著。
3、红霉素眼膏/软膏、莫匹罗星软膏 抗生素软膏的一种,用于治疗皮肤细菌感染,莫匹罗星软膏,最常见的是百多邦,也主要是针对细菌感染时的外用药。
4、电子体温计 电子体温计相对于水银体温计宝宝使用更安全。 5、无菌纱布、医用棉球、绷带 一般药店均有售,家中常备一些用来止血、覆盖伤口等。 作为要扛起科学育儿的宝妈们,不掌握一点专业用药知识怎么能行?其实,叨叨G真的不希望大家能用上,但是家用药箱该准备还是要有的。 最后,叨叨G还要提醒大家,通常药品都需要储存在阴凉干燥的环境下,定期检查药箱药品的有效期限,用后拧紧药品,并且把药品放在宝宝不易拿到的地方,避免误服。 药物主要起到缓解症状的效果,所以即使宝宝服用了药物,也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状态,必要时一定要就医治疗,以免贻误病情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