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宝宝健康正文

孩子面黄肌瘦胃口不好,“扎手指放血”治疗到底靠谱吗?

举报/反馈

有些孩子看起来脸色不太好,总是面黄肌瘦的,这让做父母的看着很心疼,那么面对这种情况,有些家长会选择“扎手指放血”治疗,那么这种治疗靠谱吗?

岁末年初,加上之后春节假期,顿顿大餐鸡鸭鱼肉,可以说这段时间,是孩子们最容易引起“积食”的季节

近期有家长在后台提问:扎孩子手指头放血治疗“积食”,真的靠谱吗?

据说,上海某中心医院有位知名专家,专门在小孩手指上扎口子放血进行“积食”治疗,并且“一号难求”,有不少人还觉得确实有效果。

听到这个问题,小编手指头一紧!也是出于对这种治疗方法的好奇,特地做了一期关于“扎手指”的内容以回复那位读者的提问。

支持派:

“传说挑四缝可以治很多很多病,可惜现在没见过医院有这项服务。”

“我小时候每周都被抓去给一个老太婆专门做这个!真的胃口好了很多!”

“我侄女小时候比同龄孩子个子小很多,就是带去扎手指和补锌,后来才长高的。”

反对派:

“这个治疗方法不比容嬷嬷夹紫薇手指好,至今想来还有心理阴影!”

“那个女人简直是很多小孩子心里的恶魔,现在我有时候做噩梦都会梦到她!”

“这个治疗的方式也没什么科学依据,而且据说要插到骨头缝里,疼不说,感染了怎么办?”

放血能治病?

传统里都说“小儿百病,积食为先”,放四缝穴血,可以消疳积,中世纪欧洲也有放血疗法。

其实现代医学早已淘汰了这种方法,放血的原理是给机体一个应激源,调动身体的免疫功能。

至于挑四缝穴放血,在一些中医典籍里有记载可用于小儿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,不过具体作用机理不明,但疼是一定的,对孩子心理上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。

何为“积食”

现在,“积食”的概念已经被妖魔化了,不论什么小儿疾病都会被一些“有心人”扯到积食上去。

婴幼儿消化功能发育不完善,一旦饮食不注意,就容易引发腹痛、呕吐、发热、厌食、腹泻、便秘等不适反应。

通常遇到这种情况,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:一定是孩子贪吃、过度进食所以才会造成“积食”不消化,但真的是这样吗?

孩子面黄肌瘦胃口不好,“扎手指放血”治疗到底靠谱吗?

1.呕吐

孩子易发生吐奶、呕吐的情况,如在哺乳或进食的过程中咽入的空气未及时排出则更严重,并不是所谓“积食”导致的。

其实是因为婴幼儿的食管呈漏斗状,弹力组织及肌肉层均尚不发达,食管下段连接胃贲门段,由于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,控制能力差,才常发生食胃管反流。

多数孩子随着消化系统的发育,在8到10个月时,食胃管反流现象会自然消失,但少数孩子到学龄前还会发生类似情形。

2.腹胀、厌食

孩子常说肚子胀,不愿意吃饭,家长就以为孩子“积食”了。

其实宝宝的胃容量相较于成人更小一些,新生儿只有约30~60ml,1~3个月的宝宝胃容量为90~150ml,就算到了1岁时也只能达到250~300ml。

故此,年龄越小的宝宝每次进食量就应该越少,特别是尚未添加辅食的孩子,应当少食多餐。

如果家长怕孩子饿着,强行喂食,胃内容物会通过胃幽门段逐渐进入十二指肠,造成食物停留在胃内的时间缩短,引起腹胀、消化不良。

胃的排空也与食物的种类有关,一般水的排空时间为1.5~2小时,母乳是2~3小时,牛奶是3~4小时,固体食物则要更长时间。脂肪、蛋白质、高渗溶液及稠厚含乳凝块的乳汁排空较慢,这类食物更顶饿,有抑制食欲的功效。如果一味追求高营养、按时进餐,在孩子不觉得饿的情况下给他们吃这些食物,很容易使孩子消极对抗、厌食。即使是大人都会“吃伤”,更别提孩子们啦!

3.腹痛、过敏、发热等

在一些说法中,“积食”会导致孩子发烧、长荨麻疹、肚子痛,只要去放血或者饿两顿就能恢复。

其实,小儿的肠系膜柔软而长,粘膜下组织松弛,活动度大,易出现肠套叠和肠扭转,引起剧烈腹痛。此外,如果孩子消化道有溃疡,挨饿或进食后都会引起腹痛,导致孩子抗拒吃饭。

小儿的肠道总长度相对来说,要比成人更长,婴儿的肠道总长度是身长的5~7倍,而成人一般是4.5倍。如此一来,肠道面积相对就更大,且孩子的肠道肠壁薄,粘膜血管丰富,通透性高,故营养吸收率较高,但因为屏障功能差,消化不全产物和过敏原相较于成人更易通过肠道进入体内。肠道感染时,肠内细菌及毒素或病毒的吸收量也大,易引起全身中毒症状。

所以单纯的挨饿或者“扎手指”根本不能治疗孩子的这些症状,只有在孩子对某些食物过敏时,不再食用该食物,才可能会出现好转。

4.排便异常

小儿直肠相对较长,粘膜与粘膜下层之间固定差,一旦出现腹泻或者便秘的情况,很容易发生脱肛,给孩子造成痛苦,从而畏惧排便。

没有很好的排便习惯,很容易造成严重的便秘、腹胀甚至痔疮、肛裂等,继而出现所谓的“积食”现象。

此外,孩子的消化液也和成人不同,各种消化酶产生较少,活性又比较低,所以不可以过早给孩子喂食淀粉类的食物,对于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也应有一定的比例控制。婴幼儿时期的胰腺液及其消化酶的分泌,还极易受到天气及各种疾病影响而被抑制,容易发生消化不良。

辨别“积食”小妙招

那么,如何分辨孩子究竟是为什么会出现“积食”的呢?我们有一个简单的小妙招:观察大便!

1. 大便恶臭明显,提示蛋白质消化不良;

2. 大便带有酸味、多泡沫,则表示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;

3. 大便外观油腻或奶瓣(乳凝块)较多,表示脂肪消化不良;

4. 大便干结,多因进食蛋白质偏多、淀粉或糖过少或者肠蠕动弱、水分吸收过少所致;

5. 大便呈黑色,表示肠上部及胃可能有出血,或者服用铁剂药物或大量进食含铁食物也会导致粪便颜色变黑;

6. 大便带血丝,多是肛裂、直肠息肉所致;

7. 大便呈灰白色,则代表胆道梗阻。

另外,还要注意不同宝宝粪便的差异性:

新生儿出生后排便是墨绿色的粘稠状,会持续2~3日;

母乳宝宝的粪便是金黄色的;

人工喂养的宝宝粪便呈淡黄色或灰黄色,有明显的蛋白质分解产物的臭味;

添加辅食后大便会增多,呈暗褐色,更接近成人。

且婴儿时期大便每日都会有4~5次甚至5~6次,只要孩子没有其他不适,体重增加正常,都属于正常生理现象。

其他疾病与“积食”

另外还有说法是孩子咳嗽、肺炎、口炎等疾病都是“积食”所致,这是真的吗?

其实这是因为孩子不会表达,如果消化不良导致腹胀夜间自然睡不安稳,营养不够甚至还会贫血。

如果吃饭胃口差,还在生长发育期需要大量营养的孩子自然就会体质下降,当然更容易生病啦!

中医怎么说

我国的中医讲究“系统论证,辩证施治”,就是说将人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,但对于不同的症状会有相应的针对性治疗。

中医认为“气”非常重要,所谓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,而所有的创伤,都会损伤人的“元气”。

对于孩子“积食”症状的治疗,往往讲究食补胜过药补,且很多都非常有效。

对于胃酸缺乏的孩子,可以酌情食用酸性食物,如山楂、食醋、浓肉汤、鸡汤;

有少量胃肠道出血的病人可以给予米汤、牛奶等,起到中和胃酸,帮助黏膜恢复的作用;

局部的热敷、按摩等可以帮助胃肠道蠕动,恢复功能,还能缓解疼痛。

如果家长自己不能辨别孩子究竟是怎么了,不要盲目给孩子吃药,一定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就医,更不要轻易相信偏方、土药或者误传的“积食”扎手指放血、饿两顿就好了的说法,以致延误病情。

即使有必要做“扎四缝穴”,也不是扎到骨头缝里放血就行的,需要专业的医生在严格消毒的情况下用无菌的三棱针进行操作,切莫相信所谓的“专业人士”。

虽然逢年过节总免不了吃点好的,但是孩子和家长自己也要饮食有度哦!


上一篇:宝妈请注意,这3种东西不要放床头,不然会危害宝宝的健康

下一篇:睡前别给孩子吃这7种食物,会影响睡眠质量!

猜您喜欢

热点阅读

胎脂能起到保护宝宝皮肤的作用

储存宝宝衣物注意这3个步骤

满398减120、花王纸尿裤79 苏宁

小儿正常视力发育进程表

推荐阅读

4招赶走红屁股,新妈妈必备技能!

小孩子脾气急躁怎么办 4个方法可有助于改善

酷暑天宝宝易中暑,家长怎么做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