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家宝宝睡觉有一惊一乍的现象吗?这是正常的现象吗?宝宝睡觉有一惊一乍的现象怎么回事?面对此情况,宝妈是怎么做的呢? 宝宝睡觉,一直是让妈妈头疼的问题。他们的感觉总是异常灵敏,抱着的时候明明睡着的,可是屁股还没挨着床,“哇~”的一声就醒了。相信每个妈妈在把娃放到床上的瞬间,都在祈祷“不要醒,不要醒......” 终于有次放到床上没有醒来,这边悬着的心还没放下来呢,爸爸那边猛然推门而进,宝宝手脚突然一抖,又醒了,一番努力又白费了。妈妈们就感到很疑惑,为什么宝宝睡觉时这么容易一惊一乍的呢?看起来这是个小问题,其实处理不好的话,很多宝宝长大还会变的胆小。 惊跳反射 宝宝这种一惊一乍的情况,其实是种条件反射,有的称之为“惊跳反射”或者“莫罗反射”,是灵长类动物的一种自然防御行为,让他在遇到危险的时候,能够快速抓到妈妈,获得保护。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,被羊水包围,温暖,安静,狭小的空间让宝宝感觉很安全。而出生以后,能感觉到光照和声音,能活动的空间也变大了,他一伸手也碰不到妈妈了,就会让他对外界保持警觉,有种不安全感,需要重新适应新的环境。 所以,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来说,即使睡觉的时候,开门的声音,甚至一阵风,都能让他们“吓”一跳,赶紧寻求妈妈的安慰。宝宝四个月左右,这种反射会消失。
长大还会有影响 英国心理学家发现,如果原始反射没有得到有效抑制,就可能会对以后的生活产生影响。婴儿时期惊跳反射没有得到很好抑制的孩子,长大后就可能表现出异常的敏感,容易受环境的影响,还容易焦虑,不自信,缺乏安全感,变的胆小。 安抚宝宝的好方法 首先,在宝宝刚出生的时候,惊跳反射可能很频繁,影响宝宝的睡眠。妈妈可以使用婴儿包巾,使用正确的方法把宝宝包起来,让他能睡得更踏实,或者在宝宝周围放上枕头或者玩具,让他惊醒的时候能够触碰到,也会更有安全感。 其次,在照顾宝宝的时候,为了不让孩子被“吓”到,很多家长就会刻意营造出一个安静的环境,不敢发出一点声音,中午睡觉的时候拉起来窗帘,这其实是不正确的。正常的光照刺激和声音刺激其实对抑制宝宝的惊跳反射是有利的,家长不要太过分保护宝宝。 最后,妈妈可以帮助宝宝活动身体,做些婴儿操,或者给宝宝做抚触,都对抑制惊跳反射有利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