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说孩子感冒发烧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(因为太平常了),但是每当孩子发烧时,作为父母的就坐立不安,就害怕因为这一烧,影响到孩子的健康。特别宝宝反复发烧,总是不退的情况下,更是让家长手足无措,不得不第一时间把孩子送到医院去打点滴(为的是快速退烧)。 孩子为什么会发烧,孩子发烧该怎么护理?什么情况下需要送医院,什么情况下可以在家里自行护理呢?其实,这些都是作为妈咪的你,必须了解的一些简单护理小知识。 当小孩发烧后,家长往往手足无措,着急、焦虑,恨不得立即能给孩子退烧。专家指出,其实,治疗感染需要一个过程,退烧也只是对症处理,而且38.5℃以上才需要用退烧药。大多数时候,还需要家长使用物理降温的办法。
感染是引起孩子发烧的主因 发热的症状相似,但引起发热的原因却有不同。在临床上,根据致热源(引起发热的物质)来源不同,发热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。在儿科,绝大部分的发热都是感染性的。人体的各个部位都可能发生感染,比如小孩常见的喉咙发炎、气管炎、肺炎、肠炎等,只有把感染消除了,发热才能停止。 “能感染人体的东西有很多,最常见的是病毒、细菌,其次是支原体、衣原体。”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于力说,目前,支原体感染很常见。支原体感染的早期症状跟普通感冒差不多,如低烧、咳嗽等,因而不少家长常常会把孩子支原体感染错以为是感冒,给孩子服用感冒药,结果治了一个多月还不见好。 于力说,治疗支原体感染疗程较长,4个疗程差不多需要一个月时间,让体内药物达到一定的浓度,才能彻底治愈感染。 低于38.5℃,不必用退烧药 要清除这些病毒、细菌、支原体等致病体,除了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外,对于小孩,常常还需要借助药物。不过,于主任说,即使用了恰好针对感染病原且昂贵的进口药物,病原体的清除也不会马上起效,治疗需要一段时间。所以,家长无需那么心急,家长要做的就是认真做好物理降温及补水等护理。 但如果孩子一直处于高热状态,比如体温超过39℃,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,因为高热持续时间长,会对心、肺、脑、胃肠等功能有不良影响,尤其是1岁-3岁半的孩子,最容易出现高热惊厥,对大脑神经组织有一定的损伤。因此,在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同时,还要给孩子进行退热等对症处理。如果吃药不见好转,就应该到医院去求助医生的帮忙。 一般来说,婴幼儿测量肛温超过37.8℃或腋温超过37.5℃时,就可以认为发烧了。于力指出,建议对于不同的发热状况予以不同的对策-- (1)超过37.5℃(可以选择物理降温) (2)超过38.5℃(可以口服药物来退热) (3)超过39℃(可以注射用药来退热) Tips: 药物降温要点 原则是“能口服不用注射”,口服药物一般要两小时后才能起效,对于高热的孩子,一天可以口服四次退烧药。 (1)一般不建议使用多种药物同时降温。降温药物一般是叫“非甾体类消炎药”的药物,剂型多样,但由于原理类似,同时使用时容易使体温下降过猛,由于出汗太多,甚至引起虚脱。 (2)可以重复使用一种退烧药。由于并没有去除致热源这个根本原因,尽管在使用药物后体温下降,但当药效过了以后,致热源继续影响人体导致发热,所以,“早上看了病,打完了针,下午又烧起来了”的情形就不奇怪了。因此,当孩子体温再次超过38.5℃,可以再服用退烧药。不过,要真正退热,还是要消除感染。 (3)非甾体消炎药有一些副作用,这类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。 (4)三个月以下的小婴儿,发烧的时候一般不主张用任何退烧药,而应采取物理降温。 物理降温要点 与成年人不同的是,孩子不能依赖多穿衣物捂汗降温,这是因为小孩子的体温调节发育还不完善,捂汗容易引起脱水而休克。 (1) 药物降温配合物理降温能达到更好的退热效果。一般的做法是用退热贴或冰袋敷在额头,用温水、33%的酒精不断拭抹颈侧、腋窝、大腿根部的皮肤,或洗温水澡。 (2)在孩子觉得冷或手脚冰凉的时候,不适宜做物理降温,这时反而要注意保暖,用衣被盖好手脚或喝点热水,等手脚变热了,就要撤掉衣被开始物理降温。 (3)物理降温选用的部位要避开心前区、手心、脚心等,以避免局部刺激诱发条件发射导致不良后果。也不宜全身范围地拭抹酒精或敷冰,选用颈侧、腋窝、大腿根部是因为这些地方有大动脉经过,散热的效应较好。 本文由妈妈漂亮女人街(https://www.roadlady.com/)小编编辑整理 |